NY∕T 3428-2019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(农业)
ID: |
ACDE51058D02439AAEA9B250D598CFB2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34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1-12-26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01,B 04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3428一2019,大豆晶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,规程,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soybean resistance,to soybean mosaic virus disease,2019-01-17 发布2019-09-01 实施,题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,目。昌,本标准按照GB/T 1. 1-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z 南京农业大学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 李凯、智海剑、张毅、盖钩锚、何艳琴、董志敏、刘佳、杨中路,NY/T 3428-2019,I,NY/ T 3428- 2019,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,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抗大豆花Iq-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和l抗病性评价标准,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大豆利1质资源、品种、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3 术语和定义,3. 3,致病性,病原物侵染,3. 4,人工接种,在适宜条件下,3. 5,抗性评价cvaluation,根据采用的中/i:>R标准非rI .\:Ii ;fl'l,3. 6,株系strain,同利'病毒的不同来源的、血泊学相关的、对同一寄主的不同品利z具有致病力差异的分离物,3. 7,接种体inoculum,用于接利1 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,3. 8,接种悬浮液inoculwn suspension,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,3 9,NY/T 3428-2019,3.10,3.11,3.12,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cale,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,发病株率'percentage of infected plants,一定植株群体中发病植株所占的百分率,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,通过对植株个体发病程度〈病情级别)数值的综合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,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 disωe,由大豆花叶病毒(soybean mosaic virus ,SMV) (参见,附录A 中的A.1) 所引起的以叶部花叶、坏死,或花叶与坏死并存、茎尖坏死、植株矮化及籽粒斑驳症状为主的大豆病害,4 大豆花叶病毒接种体制备和保存,采集田间典型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叶片,人工汁液摩擦接种法在感病大豆(菜豆)品种上分,离纯化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,分离物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,确认其为大豆花叶病毒(soybean mosaic,virus ,SMV) ,对阳性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,根据在不同抗性的鉴别寄主品种引发的症,状反应划分SMV 株系〈参见A. 2. 2) ,所用品种种子的质量要求按GB 4404.2 的规定执行。病毒毒源、,保存在防虫温(网)室感病大豆品种上,或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保存在液氮中或一20 0C 以下的冰箱内,5 鉴定条件和试验设计,5. 1 鉴定所用仪器设备,微波炉、紫外灯、植物组织研磨机、电子秤、烧杯、量筒、pH 计、研钵、研棒、接种刷、一次性PE 手套,等,防虫网室(防虫网规格为60 目〉,5.2 鉴定环境,在防虫温室或田间防蜘网室进行人工接种鉴定,适宜温度在(25 土3)OC ,5.3 试验设计,鉴定材料随机排列, 3 次重复,每份材料每次重复留苗15 株----20 株,5.4 试验对照晶种,选择1 个感病对照和1 个抗病对照。感病对照要求高度感病,选择标准为规定接种量及适宜环境,条件下病情指数能达到50 左右,且感病'性稳定;抗病对照选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品种,规定接种量及适,宜环境条件下病情指数在10 以下,且抗病性稳定。为减缓抗病对照、感病对照的抗性变异,可将对照品,种在元病地隔离繁殖,冷库保存,一次繁殖,供5 年以上使用,5.5 株系选择,选择我国不同大豆生态区优势株系作为鉴定株系,5.6 鉴定材料,精选待鉴定品种种子,剔除斑驳粒种子。种子质量需符合GB/T 19557.4 的要求,6 接种,6. 1 接种时期,大豆植株幼苗期真叶完全展开时接种,6.2 接种方法,NY/T 3428-2019,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接种法,从感病品种上采集已鉴定病毒株系的病叶,于灭过菌的研钵中加入病叶,量10 倍的0.01 mol/ L 、pH 为7.4 的磷酸缓冲液进行充分研磨,制备接种体悬浮液。利用紫外灯消毒,的接种刷蘸取少量悬浮液,在展开的2 片真叶上摩擦创造微伤口接种病毒,6.3 接种前后管理,接种前后杂草及时拔除,温(网〉室光照充足,正常防虫、浇水,保证植株正常生长,7 病情调查,7.1 病情分级,苗期病情分级及相对应的描述见表1 ,表1 大豆苗期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,病情级别症状描述,O 免疫、元症状或仅在接种叶上出现局部枯斑,1 轻花叶或部分非接种叶片上出现肉眼可见微小坏死斑,2,黄斑花叶、叶片轻度皱缩或多数坏死,斑直径在5 nun 以下或有部分叶脉坏死,其长度小于,10nun,3 重花叶、叶片皱缩卷曲或坏死斑连片或主叶脉坏死长度大于20nun,4,叶片严重皱缩且植株矮化或叶片因坏死脱落,或坏死面积超过叶片面积50% ,或出现顶枯,植株停止生长,7.2 调查时间,接种后30 d 左右,感病对照发病率95% 以上,病情指数(Dl) >50 , 调查被鉴定品种发病情况,7.3 调查方法,调查记录被鉴定品种每一植株的病情级别及相应级别的植株数,……
……